睿鸷人物 蓝正辉的“气量水墨”:现代性灾变之中的自身转化

蓝正辉的“气量水墨”
现代性灾变之中的自身转化
本刊特约编辑 夏可君 图片来源 财富人物图片库

   水墨的现代性转换一直是一个问题:固守在传统的水墨程式之中,仅仅只是余绪,一旦这种程式化生产与自己的个体生活,与时代公共空间的诉求不相干,就仅仅只是一种趣味而已。如果试图以非水墨的方式来做水墨,试图按照西方的审美逻辑来强力制作水墨,势必让水墨仅仅成为一种材质选择的方便与临时的出发点,或者仅仅作为文化本性,也只是一种身份象征而已。在现代性的转换之中,水墨不得不承受来自西方现代性的巨大冲击力,必须能够承受住压力与重量,对重负的承担,构成一种品质,让水墨走向崇高。蓝正辉的巨幅水墨作品面对了这一艰巨转换的任务,十多年来,他一直以此英雄般献祭的激情,试图让水墨重新说话,打开一个我们重新在其间行走,游动的自然世界。

  要走向崇高的大尺度,水墨如何承担重量,呈现出表现力?这不是简单的泼墨,以制作性的方式就可以解决的,1990年代以来的水墨都是以西方现代油画的制作方式为主,试图加给水墨一些现代的质地,无论是加入其他颜料等等试图改变水墨的材质本性,在创作方式上以强力制作的方式来拓、印、拼贴等等去除传统的书法用笔,在画面视觉效果上产生有着油画一般的冲击力,都放弃了传统的水墨精神。

  而蓝正辉一直思考的是,是否有着另一种转化水墨的方式呢?这就是他的“气量水墨”,这之前,著名批评家刘骁纯先生把蓝正辉的巨幅水墨从理论上精确而生动地描绘为“体量水墨”:墨块的巨大体量,尺幅的巨大,体,量,力,度,势,神,在疾呼奔走中,纵横奔驰,打开了一个酣畅淋漓的水墨世界。蓝正辉说:“我认为还可以从‘气量水墨’来重新理解,如果传统水墨的内在精神是气化,仅仅追求体量还是来自于西方对块面的塑造,是西方的崇高精神,但是气量水墨有着另一种精神气质。而且,还必须经过抽象,成为力量的形式,并且与自然性的元素融合。”

  中国传统的自救之道是回到自然山水之间,打开一个丘壑的虚灵空间,在其间呼吸与安息,而“气量水墨”就是面对这个自然气息的衰败,面对时代精神的萎靡与浑浊,试图重新振作起来,所谓孟子所言的“充实而有光辉之为大”,光感与气感的融合,重新打开一个可以重新接纳我们生命的自然空间。

  ……
  以上只为节选,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通过关注杂志杂志官方微信账号“睿鸷汇”阅读全文及其他更多精彩,或者直接订阅《睿智》
睿生活 Lifestyle
睿资讯 News
格调 Style

Copyright © 2014 上海睿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445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