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Innovator of Post-Adventure times
变革者的后冒险时代
——记均瑶集团董事长、上海吉祥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均金先生

Rove all over the world, tireless, smart and hardworking,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merchants of Wenzhou. The three brothers, coming out of the rural areas of Cangnan County, Wenzhou, possess a pioneering gene and business sense of Wenzhou merchants. With their hard work and perseverance, they have occupied a space in the airline industry which is always dominated by state-owned companies.
"I was quite conservative, and I think if you want to do business, the most important virtue is soundness and resilience. And then we must find cha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This is the Group Chairman, Wang Junjin’s own assessment. This is also in line with people's impression of Wang Junjin: steady, low-key and robust.
在一个夏日的早晨,阳光暖暖地照在均瑶国际广场32楼的平台上,王均金随意摆了个姿势,让摄影师拍照。均瑶国际广场是均瑶集团投资7亿元盘活的一个“烂尾楼”,目前是5A级写字楼,每年的租金超过7,000万元。“徐汇区是上海著名商业区,站在我们这个楼顶往下看,大上海的繁华尽收眼底。”用王均金自己的话来说,“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我是比较保守的,我觉得做企业,第一就是要持续、稳健。然后才是发展和变革。”这是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对自己的评价。这也符合人们心目中对王均金的印象:沉稳低调,作风稳健。他出任均瑶集团董事长后,成功接住了他哥哥王均瑶走后留下的盘子,在企业中确立了建设“百年老店”的经营战略。但是与许多民营企业的掌门人不同的是,王均金并没有把集团所有的权力都揽在自己身上,而是选择退出经营层面,由毕博管理咨询公司原全球执行副总裁兼大中国区首席执行官黄辉出任均瑶集团首席执行官,而自己只负责董事会的工作。
工作之余的他经常与家族的下一代交流。“我要培养好我们家族的每一个小孩,让他们明白事理,具备自控能力,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王均金是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董事长和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董事长。他说:“这两所学校是投资6,000万元收购的,我们给学校提出的要求是,一定要做成百年名校。”
问到王均金的身价时,他有点狡黠地笑了笑:“我的身价,也就是十几万元。因为每年自己也就花十几万元,这个就应该是我的身价吧。”
兄弟白手起家圆飞天梦
王均金1969年出生于温州苍南县。回想起儿时的生活,他印象最深的就是父辈教育孩子们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做损人不利己的事——“伸出手,要摸得住胸头一巴掌地(良心)。”后来,他们兄弟三人先后外出闯荡,心中始终铭记着老父亲的教诲。
王均金告诉记者,他小时候是一个爱逃学的学生,所幸的是,这并未影响到他最初的创业。那时候,他在老家温州陆陆续续做过一些小生意,比如印刷品、证件加工等,规模都不大,只是赚一些小钱,但是这些经历为他今后的创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十八九岁的时候,他意识到自己应该尝试着到外面闯荡一番,于是,1989年在大哥王均瑶的带领下,他踏上了离乡之路。
“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这句话是温州人艰苦创业的真实写照。浪迹天涯、不辞劳苦、精明肯干,是人们眼中温州商人的特色。从温州苍南县农村走出来的王氏三兄弟,身上涌动就着温州商人的创业基因与商业嗅觉,王均金回忆说,自己当年跟着大哥到湖南闯荡时,因为没有买到坐票,两人一路都睡在火车的座椅下面。“那时候我们的创业欲望特别强,我们温州人做生意的理念是‘永远不要打工,大小都要做老板’,当老板的愿望支撑着我们义无反顾地打拼天下。”终于他们凭借实干与坚韧,在国有企业占主导的航空业,占据了一席之地。
说起投身航空业,这源于一次归途之旅。那是1989年春节前夕,王均瑶哥俩和很多老乡一起,坐着长途汽车颠簸在回乡的山路上,“汽车真慢”,他们抱怨道。“飞机快,你包飞机回家好了!”同行一位老乡的这句话点燃了他们一个“胆大包天”的梦想——承包飞机!家人都笑他们痴人说梦,那年头,买飞机票还需要县团级以上的证明呢!但他们并不泄气,又是跑市场,又是跟有关部门沟通。经过大半年的奔波,他们终于成立了温州天龙包机公司,承包下了长沙——温州的航线,并在1991年开通了包机,当时是每周飞两班,自己组织客源。这是中国内地首个民营包机案例。自此,王均金和飞机结了缘,也因此成为当时各家媒体热议的中国民航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就在陆续顺利开通了50余条航线后,2002年,东方航空武汉有限公司改制,经过努力,均瑶集团获得民航总局的批准,以18%的股份入股东方航空武汉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投资国家民航主业的民营企业。
在包机公司第一批乘客上飞机时,王均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在今后成立自己的民营航空公司,为全国交通不便的地区送上航空服务。
2004年,王均金期盼已久的机会终于来了。这一年有消息传来:中央决定放开民营资本进入民航领域的口子,王均金当即决定筹办自己的航空公司。经过大量艰苦的工作,在取得上海机场(600009,股吧)集团的同意、得到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和上海市政府等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后,筹建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2006年9月23日,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在均瑶集团召开会议,正式向吉祥航空颁发进行合格审定经营许可证和运行合格许可证。颁证的第三天吉祥航空就成功完成了上海至湖南长沙的首飞。
民营企业办事效率比较高,何况吉祥航空是王均金多少年前梦寐以求要做的事。首航成功后,王均金要求公司员工加快拓展国内二、三线城市航线工作,当年就开通上海至青岛、上海至温州等多条航线,并在随后的几年内,每年拓展新航线10条左右,与之配套的是通过购买和租赁的方式增加运营飞机的拥有量,至2012年底,吉祥航空已拥有30架全新空客A320系列飞机,实现以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和浦东国际机场为飞行基地,经营包括上海往返境内外50多条航线。吉祥航空公司成立六年多来,运送旅客1,800余万人,货物17余万吨,实现了连续6年的盈利,2012年营收达50亿元。在均瑶集团贯彻中央转变发展方式精神过程中,吉祥航空成为该集团的支柱产业。
“均瑶是我们的,更是社会的”
王均金看重企业的发展,但更看重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在他的带领下,均瑶集团积极支持社会公益事业,集团先后直接投入近亿元用于各种公益活动和慈善事业。
掌舵均瑶集团这几年,王均金想通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企业,只有给社会带来更大的价值,企业和企业家自己才真正有价值。他在集团里提出这样一个口号:“均瑶是我们的,更是社会的。”对于企业回馈社会,王均金有两个层面的理解:第一个层面是企业本身对社会的回馈,即不管企业赚了多少钱,对社会的第一贡献都是税收,第二贡献是提供就业岗位,第三贡献是实现员工致富。第二个层面则是企业家的主动回馈行为。在均瑶集团向社会公益事业直接投入的近亿元中,王均金最看重的是2003年捐款1,000万元设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均瑶基金”。“把1,000万元捐给某个贫困县,可能没多久就被花完了。我们这1,000万元基金已奖励了3万多名东部发达地区大学生到西部贫困地区当村干部或乡村教师,这种‘精神脱贫’的价值更大。”王均金说。
王均金长期担任全国工商联执委、常委职务,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均瑶集团起到了表率作用。该集团不仅是国内企业中第一批向联合国递交《全球契约》承诺书的企业,在参与光彩事业方面,也一直走在前列。“光彩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伟大的创举。这一获得联合国和我国中央在政府高度认可的项目,是二十年前由我国十多位民营企业家倡议发起的。其要义是义利兼顾,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变“输血”为“造血”,由授鱼改为授渔,通过民营企业的投资,带动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
打造百年企业的四大要素
在王均金的办公室里,醒目地挂着一幅“百年老店”的条幅,这是王均金和均瑶集团的共同目标。“要打造百年老店,最重要的是让企业获得持续的增长能力。”
建设“百年老店”的目标是2005年提出的。在王均金的大力推动下,在第一年里,均瑶集团导入了一系列先进的管理工具,从领导力提升到NC-ERP项目的全面推进,从核心价值观的提炼与传播到员工满意度的持续提高,均瑶集团的管理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与提升。
2005年底,均瑶集团宣布将总裁职位让位家族外的职业经理人,原毕博管理咨询公司全球执行副总裁兼大中国区首席执行官黄辉成为第三任总裁。这个改变民营企业家族制格局的举动又激发了外界对均瑶集团的关注。王均金喜欢打高尔夫,没有特殊情况的话,一般双休日不安排工作,陪陪家人、打打球。黄辉从毕博辞职之后,常常在高尔夫球场遇到王均金、王均豪兄弟,谈得投机,最终拒绝了13家跨国公司的邀请,来到民营企业。黄辉首先着手拟定了一个均瑶集团全新的业务调整方案,对集团组织架构做了梳理,推行扁平化管理,专注于主业,调整班子。黄辉还带来了现金流至上的经营理念。
之后,均瑶集团又以更换企业标识的行为,宣示国际化战略。原来的拼音“JunYao”当中加了一个字母“e”,变成“JuneYao”,发音明确便于记忆,前者为英文6月之意,后者可以联想到姚明,“e”是当今最时髦的字母,三者都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王均金说:“那两年多,均瑶集团不敢说已经与国际接轨,但可以说在国际化方面进了一大步。”
2012年,为庆祝均瑶集团成立20年,也为了更好的探讨和学习如何打造百年企业,由均瑶集团、吉祥航空主办的“百年企业之路”高峰论坛在2011年11月25日在上海举行。那届论坛旨在更加深入有效地研究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经验与瓶颈,共享企业成长智慧,探讨中国企业的百年成长之路,共商企业传承、创新与突破之道,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当时邀请了柳传志等知名企业家,和已是百年老店的第四代传承者——李锦记现任掌门人李惠森等嘉宾来共同探讨家族企业发展问题。
现在王均金对于如何打造百年企业有了更多更深入的理解,“民营企业要做久、做强、做优,需要大志有恒,眼光放远一些;明道取势,把握时代脉搏;修身聚能,做好企业公民,三方面互为条件,缺一不可。”
一是大志有恒。一定要志向远大,加上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让企业少走弯路,稳健发展。二是明道取势。中国民营企业的整体趋势是快速发展,每一拨发展的高峰都与党和国家的重大政策出台息息相关,每一次前进都是把握发展机遇的成果,对世界大势、经济风向的把握决定了企业的发展速度甚至生死。三是修身聚能,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在企业稳步发展的同时,始终遵循“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的原则,践行责任、回馈社会,真正做到契约原则和伦理关怀的统一、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统一、企业效益与社会进步的统一已经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精华。
10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弹指一挥间,但对于致力于打造百年的企业,则需要几代人不懈的努力。均瑶集团创业至今二十一年,离百年企业还有很大差距。“我希望我与我的团队未来能够为中国百年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案例,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我们甘做中国百年企业的探索者。我们现在正在酝酿建立一个家族委员会,探讨、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用制度来打造百年企业。”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王均金给“百年老店”定位为国际化的、品牌的现代服务业企业集团,力求抓住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发挥民营企业的优势,在公司治理、人才集聚等方面有较大的作为,广泛吸收国内外企业的成功经历,结合实践和思考,创百年企业的目标是可以期待的。
从1991年包机,到2002年入股东航,再到2006年创建吉祥航空,王均金的变革紧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他对百年老店的愿望,意味着创新和变革,也正如他自己所言均瑶集团的每一步都走得持续而稳健,然后才是然后发展和变革。这种在稳步中创新和变革的习惯,如果不属于王均金,而属于你,属于我,或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那变革就变得更加有意义……
……
以上只为节选,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通过关注杂志杂志官方微信账号“睿鸷汇”阅读全文及其他更多精彩,或者直接
订阅《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