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ng Qing's sword-spirit calligraphy art road
曾庆的剑气书法艺术之路

Writing is the most powerful symbol and pattern to reflect a nation's civilization history. The conscious and unconscious writing behavior of ancestors makes each Chinese character shined, and vividly shows the National People's faces in different periods, we read more contents from the faces, "Like author, like book", "book reflects the virtue ", "as its nature, for the art"...... But today, we are going to introduce Mr. Ceng Qing, his sword-spirit calligraphy is just like him with distinct personality.
文字是反映一个民族文明历程最有力的符号和图式。从"上古结绳而治"到"圣人易之以书契",由是,便开始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而在漫长的文明进程中,与其它民族不同的是,中国汉字在作为符号记录着本民族文化存在的同时,又作为图式反映着本民族审美与情感的文化体征。先民们自觉不自觉的书写行为,使得一个个汉字熠熠生辉,如此生动地展现出本民族不同时期人的张张面孔,在这张张面孔上,我们读到了更多的内容,"书如其人","书为心画","达其性情,行其哀乐"……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曾庆先生其剑气书法就如同他本人一样,有着鲜明的个性。
1971年出生的曾庆先生,就读于中山大学(文书学专业),自幼喜爱琴棋书画、音乐等传统文化艺术,因多方原因一直未曾进入专业艺术院校学习,亦未曾师从任何艺术老师,自学为主。从小深受父亲影响的他,就写得一手凌厉、刚劲的书法,似毛体那种,读高中时候又学习了三年的柳体书法,当时八十年代末,社会上掀起一股硬笔书法热潮,曾庆先生又研究了数月庞中华先生的字(中国现代硬笔书法的代表人物),最后他在自己的书法中融入柳体的刚劲,瘦金体的严谨,庞中华先生的流畅,并把武术(剑法)融入到书法中,把手中笔当成一把利剑,形成"剑气书法"这一独特书体,得到众多人士认同。如今他已经是国家一级书画师,中国文联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实力书画家联合会理事,广州市武术协会洪家拳会理事,佛山黄飞鸿中联武术协会常务秘书长。
正如曾庆先生自己所言:"我认为,写字和唱歌跳舞、弹琴一样,只是一种表达情怀的手法,从无形到有形,他(有生命的)只是一种符号(信号),是精神意志的体现形式,并非高深莫测,故作神秘,自己喜欢什么字体、风格就去学去写,勤思考,多练习,字是想出来的,像罚抄书一样写是无益的。"
随着他独创的剑气书法越来越被大家所认可,近两年其作品更是纷纷多次获得国际全国书法大赛金奖,曾庆先生更是获邀出席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钓鱼台国宾馆、中央党政军会议中心(京西宾馆)举行的颁奖盛典!作品选集、作品更是被中央首长、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美术馆、北京大学图书馆、香港大学图书馆及海内外各界名人、投资者珍藏,并获得收藏界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曾庆先生的作品更是逐渐趋于成熟,不单是简单的技巧的成熟,更凝结了书法观的成熟,人的成熟。刚过40不惑之年的他说"人书俱老",不是虚言。当然,对于年近"不惑之年"曾庆先生,目前还不能言"老",因为在他自己剑气书法艺术的道路上,前面的路还很长……
奖项荣誉
2011年"炎黄杯"国际诗书画印艺术大赛书法一等奖;
2011年第三届"祖国好"华语文学艺术大赛硬笔书法一等奖;
2011年"红旗颂"喜迎党的十八大全国书画家优秀作品邀请展金奖;
2012年第二届中国书画世界行书画家优秀作品大联展金奖,并被授予"华夏杰出华人书画名家"称号;
2012年"中华情"全球华人书画世纪大联展金奖;
2012年"东方美"全国诗联书画大赛一等奖;
2012年第三届"羲之杯"全国诗书画家邀请赛一等奖;
2012年"华夏情"全国诗文书画大赛一等奖;
2012年"爱我中华"全国书画大赛金奖;获"中国当代爱心模范书画家"称号;
2012年中澳建交40周年大型书画艺术交流展金奖,并被授予"中澳友好书画交流大使"称号;
2013年中国书画名家赴法国国际交流展金奖,并被授予"中法文化交流使者"称号;
2013年荣获"筑梦中国"全国文艺创作年度人物称号。
……
以上只为节选,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通过关注杂志杂志官方微信账号“睿鸷汇”阅读全文及其他更多精彩,或者直接
订阅《睿智》